Fantastic

Fantastic

《党员、党权与党争》笔记

党员、党权和党争#

1924-1949 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旨归:党是什么?怎么入党?党员的考核标准?党内部的部门与权力划分?党与政府的关系?党派之间的争执?党派的构成和资金来源?

弱势独裁政府:独裁之心常有,独裁之力常无。

民主无量、独裁无胆

第一章 以俄为师#

兴中会 —— 同盟会 —— 国民党 —— 中华革命党 —— 中国国民党
改进与改组
改进 1923 年元旦 联俄 容共
改组 1924 年 1 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同异:同样采用了俄共组织体制;意识形态的不同、纪律强调程度的不同。
基层组织建设 :笼罩性、平等性、凝聚性与渗透性。
军队建设 :组织性与意识形态信仰
孙中山思想历程:议会政党治国 —>一党专政

第二章 知识青年与国民党#

前期党员主体:知识青年
原因:青年学生觉醒的政治参与意识、政党主动在学生中宣扬其学说、废除科举制度造成的庞大政治参与压力、新型的知识青年(新式学堂和外国留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基层组织至败坏、党员吸收至宽松,焉有不败之理?

第三章 从 “容共” 到 “容国”#

国共相互关系的表述:
共产国际与共产党:国共合作
国民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是国际组织,是第三国际之支派,而非国内政党。
1926 年二届二中全会,国民党正式承认以联席会议的形式确立了两党对等的合作关系。
“容共” 是 “容纳共产分子”;“联共” 乃 “联合共产党”
中共口号的魔力:中共意识形态的强烈宣传。
中共→中小知识青年→普通民众

左倾与右倾,儒家执守中之道,中共意识形态宁左勿右。左右本为激进与保守之分,后变为革命与反革命之分。革命日趋于急进,日趋于专断,同时又隐含相当的任意性与模糊性。

党内之党与上下之党

第四章 裂变:全代会与党统之争#

政治派系之间的 “文斗” 与军事集团之间的 “武斗” 日益激烈。
胡汉民 “党内无党,党内无派”
1925 年 3 月 12 日 孙中山去世
1925 年 7 月 1 日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 年 8 月 20 日 廖仲恺遇刺
同月 胡汉民赴苏俄考察及养病
1925 年 11 月下旬 西山会议派
1925 年 12 月 14 日 上海成立中央党部机关
中政会、中执会、中常会(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民党改组后第一次正式分裂
1926 年 1 月 1~20 日,国民党二大于广州举行
1926 年 3 月 29 日~3 月 10 日,沪二大
1826 年 3 月 18 日 中山舰事件
廖仲恺被刺、胡汉民遭流放、许崇智被逼走(受廖案影响)、汪精卫负气出走,最终蒋介石崛起。
1927 年宁汉分裂
宁、汉、沪三个中央党部和宁、汉两个国民政府
1927 年 四一二事件、七一五事件、宁汉合流、一一二二惨案
中央特别委员会 1927 年 12 月结束
1928 年 1 月 9 日 蒋介石通电复职
1928 年 2 月 2~7 日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改组派
1928 年底,东北易帜,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9 年 3 月 15 日 国民党三大
CC 系
1930 年地方实力派和党内派系联合另立党统
1930 年 8 月 7 日北平扩大会议 ,9 月 9 日北平国民政府成立
1931 年 2 月 28 日 汤山事件
1931 年 5 月 27 日广州非常会议,宣布成立国民政府
九月宁粤大战一触即发,九一八事变遽起。十月和平会议。
1931 年底~1935 年末,蒋汪合作时期。
1935 年 11 月汪精卫被刺,远走西欧。1936 年 1 月胡汉民回国,未几溘然而逝。1938 年蒋介石成为国民党总裁。

第五章 蜕变: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

清党之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清党并未起到纯洁党的队伍、严密党的组织和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作用,相反导致党的分裂和党内人才的逆淘汰。
1928 年 2 月二届四中全会撤销农民工人商人青年妇女五部

国民党清党时对共产主义的极端排斥,致使对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阶级基础、革命对象、革命性质和革命手段置之不论。

国民党试图把本身的基础建立在彼此利益相互冲突的各阶级联盟之上。

第六章 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

三友实业社纠纷案,《劳资争议处理法》

第七章 党治与军治#

党统在权力斗争中濒于破裂,党势在内耗中日趋衰微;军权在 “安内攘外” 却急剧膨胀。以党治国、以党治军衍变为以军治国、以军治党。
蒋介石极力推崇军事化组织,拔高军人地位,地方军事化及政治军事化,保甲制度新生活运动为其余波。

第八章 党政关系: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

政治体制转型后,政治控制体制双轨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及政治控制力的加强。
地方党部 - 中央党部 - 中央政治委员会 - 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
抗战前党政关系:机构分开,职能分属,人事分开,互不统属,互不干涉。
中央层级,党不仅垄断决策权,还垄断关键职位;而在地方层级,党无法直接干预地方政府,党治逐渐松软涣散。基层的涣散不单单是组织问题,还有不敌行政系统的原因。

第九章 政治录用: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控制程度#

革命党时期,党员大多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忠诚;但在执政党时期,更多带有现实利益的的考量。

第十章 党的派系化和派系的党化#

政治性派系:西山会议派、改组派、CC 系、力行社和政学系。
党的派系化:国民党党机器由北伐时期指导全国政治军事的核心权力组织逐渐蜕变为一个由单一政治派别所独掌和垄断的权力工具。
派系的党化:一些派系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准政党组织。
力行社(蓝衣社):腾杰、刘健群首倡,早期是一个参与决策的组织,后期演变成专门从事特务、情报和暗杀的组织。
CC 系(central club):青白团 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同盟会

第十一章 战前党员群体分析#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